
《八阵图》杜甫唐诗3
功穷蜀,名成八阵图。
江城石不停移,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绩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城冲击,石块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功穷蜀:诸葛亮在蜀国时期功成名就。
江城石不停移:指江面上的石堆不随水面波动而迁移,与水波荡漾无关。
遗恨失吞吴:是刘备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
这篇作品以诸葛亮的功绩为线索,深入探讨了蜀汉统一的关键问题。第一句“功穷蜀”强调了诸葛亮作为蜀国长盛时期的杰出人物的重要性,“名成八阵图”则对他的军事才能作出高度评价。“江城石不停移”一句巧妙地突出了“石不转”的深层含义,“石不停移”与“石不变”形成对比,表达了石块在江面上振作、稳固成形的意境。“遗恨失吞吴”这一句,则通过对刘备为统一蜀汉而失策事件的描写,抒发了他对诸葛亮功绩无名却有遗憾之情。
整体来看,这篇作品既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也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揭示了他未能统一蜀汉这一重要的历史教训。杜甫在其中,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精炼有力,达到了融议论于诗行于文的巧妙结合。
这首作品语言凝练,逻辑严密,既展现了诸葛亮的伟大,也反映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与哀悼。杜甫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底,将诸葛亮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说,这篇作品既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蜀汉统一的艰难与诸葛亮智慧的伟大体现。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