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_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 · 苏轼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归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 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 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 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 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注释

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此句即从仁宗诗来。 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 席间苏轼作此词。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阑:残,尽,晚。

赏析

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 傅云:“《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 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 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 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 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 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 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这里,净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 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推荐阅读

  想念一个人诗歌(想念一个人古诗三百首)

  雾的作文_雾作文50字

  咏桂花的诗句有哪些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飞天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   

合同范文
总结模板
通知体会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飞天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