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酬王昭仪古诗阅读答案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难免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与跳跃的特点。有些朋友对什么样的古诗才情得体表示犹豫,以下是笔者整理的秋夜酬王昭仪古诗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秋夜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A项认为诗中“愁到浓时酒自斟”表现了以酒为伴的愁意是正确的,但忽略了作者的同王昭仪在元大都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B项指出其后一句“空好音”反复陈述作者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坚贞节操的内容是不够的,应为用典抒情。C项通过描绘秋风中万叶齐摇景象和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气氛也是正确的。D项指出诗尾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情感也是正确的。
(注:①作者与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②作者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坚贞节操的内容;③雨夜难眠,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